灵璧钟馗画大家·陈光林——陈光林画室馗王阁侧记·陈光林艺术馆·灵璧钟馗画大家·陈光林——陈光林画室馗王阁侧记·陈光林艺术馆
 ◇ 灵璧钟馗画大家·陈光林 【字体:   留言·信箱·打印·关闭

灵璧钟馗画大家·陈光林


——陈光林画室馗王阁侧记

来源:《拂晓报》  作者:王仲翔   加入时间:2006-8-1 14:42:38

临近岁末的时候,与几位朋友一起去灵璧看石头。从灵璧石产地渔沟回到县城,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县城里也有许多经营灵璧石的小店,便又转了一圈。等想起走的时候,天已傍黑了。驱车准备打道回府,路过绿岛公园,忽然就见到绿岛边上一个别致的小院,和那一栋由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赐名的“馗王阁”小楼。于是想到,陈光林还欠我的“债”呢!他三年前答应给我画的钟馗画至今还没拿到手。于是下车,敲门,担心的是他不在,他经常天南地北地跑,居然在家,而且还在二楼的画室里画钟馗。

天很冷,尤其是太阳将落的时候,而他画室里却暖融融的,暖气开得很足。画案上,那个钟馗基本完成了,瞪着铜铃似的眼睛,怒发冲冠,似蓄势待发。问他是不是给我的,他说他欠的“债”可不止我一家。说笑间,我们在他画室里坐下来。

灵璧除了灵璧石以外,钟馗画可算是又一大特色。曾有人说钟馗是灵璧人氏,其后裔就给祖上绘制肖像,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结果钟馗画成了当地的一种民俗。此种说法准确与否暂且不论,反正当地画钟馗画者不少,陈光林则是一位大家、高手,灵璧钟馗画院院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灵璧钟馗画领军人物。而灵璧钟馗画上每幅都要盖上二寸见方的三枚成品字形的“灵璧县印”。陈光林现在专画钟馗画,他科班出身,功力深厚,不拘泥于传统,与本地大多数钟馗画的表现形式为传统的年画不同,他的形式是国画工笔与写意结合,既继承传统,又揉入了新意。他的钟馗有全身的,半身的,也有专画一个脸部,形式上中堂、斗方、条幅、扇面,应有尽有,他的画颇有创新的思路,品味较高,书卷气很浓,所以受到很多人喜好。

与陈光林认识之前,就有了他的作品。1993年,有人为我求来一幅他的钟馗画,我找人草草地用纸裱了一下,挂在房里,后来便变黄并有点残破。几年后在市里一次画展期间认识了他,那时他已很有名气了,便向他乘机再索一幅,准备好好地装裱一下,他也答应了,可是一直欠到现在。陈光林的画室在我们这一带算是比较气派的,有很大的书架,有很大的画案,有许许多多的笔与纸,最大的特色就是那此大大小小各种造型的紫砂和瓷的钟馗像。我平时外出常想买个钟馗造型的工艺品,但屡寻不着,仅在去年到紫砂的产地宜兴丁蜀镇才搞到一个醉卧酒坛边的钟馗。想不到他这里有这么多。第二个特色是他的画案特别高,陈光林个头有一米八八,画案矮了费劲,所以是特制的,一边还放了一块五彩斑斓磨得溜光的灵璧石,说是让他儿子站着看他挥毫,企图从小就让儿子耳濡目染吧。

边同我们说话,陈光林又去给案上的钟馗作最后的渲染,开光点睛。他说,灵璧自唐朝就有个说法,也算是典故:画钟馗画的每年能画一个活钟馗,那就是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正午时分为即将完成的钟馗点睛,这就活了。他说,一年一个,太少了吧,我何不每幅画都点一下呢?边说,边用祖传的颜料在钟馗的眼白之间轻染,果然,钟馗那圆睁的豹眼似乎有了立体感,给人闪烁发亮的感觉。

最后一笔完成,题好款,陈光林小心取出一枚精雕硕大的仿清县印,这枚巨印材质优良,雕刻精细,为光林亲制,堪称宝印。依照古法,陈光林在画幅上方虔诚地钤上三枚“灵璧县印”,墨迹未干,却又被同行的朋友抢先一步索要了去,于是他仍然欠着我的“债”。

钟馗,在民间一直被奉为驱鬼避邪的神灵。钟馗画便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不仅在中国大陆,在港澳台,在东南亚,也是很受欢迎,陈光林的画在那里销路不错。说起来钟馗驱鬼仅是一种民间传说,但百姓大众的心态往往喜欢有一位无所不能的正气凛然的永远不会消亡的神灵来驱除社会上的种种邪恶,留下一个清朗世界,让大家过上太平日月。所以即使是绝对的无神论者,也喜好钟馗这个形象,愿意在家中悬一幅钟馗画。今年,陈光林还有几个画展正在筹备,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等他还“债”,他说,今后可能要会更忙,更加不沾家,那时,我的“欠债”更多,但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我迟早会还你的。

天已黑透了,外面很冷,我们决定一起去喝羊肉汤。从他家二楼下来,楼道上,客厅里,院子里摆着不少精致的灵璧石,他的房子造得很讲究,装潢很新潮,不仅在县里可数第一,在市里大概也没几家。他的楼顶上还特别装着一根不锈钢旗杆,常年飘着一面国旗,这恐怕在中国也独一无二。没有问他原因,我知道,一个用手中的画笔为中国传统的正义之神的钟馗造像无数的人,他的心应该是扎根在中华艺术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的,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异。想到这点,我就觉得这个小院里暖融融的。

(王仲翔 拂晓报主编《拂晓报》 2004年1月9日)

我要留言  网管信箱  打印存档  关闭窗口
联系邮箱:cgl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