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判”情缘——记著名钟馗画家陈光林·陈光林艺术馆·“灵判”情缘——记著名钟馗画家陈光林·陈光林艺术馆
 ◇ “灵判”情缘 【字体:   留言·信箱·打印·关闭

“灵判”情缘


——记著名钟馗画家陈光林

来源:文汇报  作者:赵 飞 王起  加入时间:2006-8-1 16:43:39

灵璧,霸王别姬之地。珍之如璧的奇石产于斯,故名之灵璧。被民间村野称之为“灵判”的打鬼钟馗亦生于斯。清金植《不下带编》曰:“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也。”灵璧县志载:清末时期灵璧县“邑中画店林立,车水马龙,年复如是,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可见灵璧县盛行钟馗画风,历来有之。然而,能代表当日灵璧钟馗画派的当推被人们誉为“当代馗王”的著名画家陈光林。

陈光林与钟馗画之缘,根于同是灵璧人,与钟馗画之情,则缘于他对艺术的追求和悟性。80年代初,在安徽滁州市师专美术系读书的陈光林,在国画和西画的技艺上已上羽毛初丰。一次,他的导师说:在画技和画风上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世界性。这一句话对陈光林的触动很大。他想,要在艺术有所突破,必须学有专攻。从此陈光林便与“灵判”结下了不解之缘。

钟馗在灵璧和一些史料上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钟馗生性刚直,嫉恶如仇。唐朝吴道子所画的钟馗图,唐玄宗亲笔提写过“嫉恶状元,斩邪将军”的誉词。然而陈光林所看到的资料和灵璧一带所画的钟馗,除豹头、虬须、环目圆睁外,其形皆奇丑无比,无法给人以艺术的审美享受。陈光林深知充当门神的钟馗不是他所要表现的形象,他所追求的钟馗一定是能够步入大雅之堂的艺术品。在灵璧三中任美术教师月薪仅有二百元的陈光林为了走民间、阅史料、购书籍,不异变卖家产,有时为了一幅插图,他也珍其一页而购全书。几年下来,他仅购买资料的开支就高达一万多元。陈光林熟读了《钟馗全传》、《平鬼传》《斩鬼传》和《钟馗传》,更使他兴奋的是他真正了解了钟馗是一位一身正气、毫无私念、驱邪降妖的鬼中之神,也是人们企盼国泰民安的保护神。

陈光林开始执笔泼墨了,从晚霞染林到雄鸡报晓,从溪柳吐翠到树挂满枝,他笔下的钟馗形象终于被人们所认可,作品也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级报刊上发表。也许不满足是成功者的启发器,一次他在民间采风时,一位老者给陈光林讲了个故事,故事说:清末一位南方客商慕名到灵璧购买了五位画工一年所画的钟馗作品,返途中路经荒坡,突然妖风四起,黑云满天,一股妖风直冲画车而来,客商惊骇万分,忙躲车下,只觉车上一震,仿佛有一人站起,霎时间又妖风遁去,满天霞光,客商从地上爬起,只见满车钟馗破损不堪,唯有一幅完整无缺。事后当地人告诉客商,灵璧钟馗画一年只会出现一幅珍品,谓之能显灵的活钟馗。陈光林听后悟出了这位老者的用意,从此陈光林把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作为自己对每一幅作品的标准,并作一条幅“我以我心绘钟馗”作为自己塑造钟馗的座右铭,以“承渊源厚积薄发,启来者标新立异”作为自己钟馗画风格的追求目标。他用吴道子的线,表现钟馗阳刚之美;用任伯年的设色,表现画画的明快、淡雅;用高其佩的指墨,表现钟馗的奔放、恣肆。同时他大胆创新,将民间画钟馗的环目技法,改变成半圆形来表现钟馗对人世间多方位审视的力度,他泼墨着色时不受勾线的约束,笔走龙蛇,任意挥洒,来表现钟馗豪情万丈的英雄气慨,再有他追求画面的含蓄和审美情趣,而不拘泥于传统钟馗打鬼的恶煞,给人们一想象的空间和假设的余地,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钟馗“扇掩圆目为察鬼,剑隐阔袍好斩妖”的英雄豪气。

为了弘扬钟馗画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真正将民间充当门神的钟馗画搬进艺术殿堂,九一年元月陈光林投资五万多元在灵璧县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钟馗画苑。自九三年九月,陈光林的《钟馗镇邪图》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后,陈光林便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名声大噪,不仅国家和省级多家新闻单位对他和他的钟馗画进行了采访报道,台湾德合电视制作公司、云将电视传播公司和星际机构也前来对他进行采访报道。他的作品还多次在全国和地区展览中获奖,并成为赠送国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贵重礼品。九四年十一月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来到钟馗画苑,对陈光林选择钟馗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大加赞赏。九五年八月陈光林迎来了一位与自己同名同姓的特殊客人,他就是安徽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光琳,陈光琳书记在参观了钟馗画苑后高兴地说:“我们现在需要这种正气,利用钟馗画的方式来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反腐倡廉很有必要。”从此,陈光林在灵璧便有了“当代馗王”的美称。

九五年是陈光林的收获季节。去年十二月一日他不仅入选了由文化部主办的艺术盛会——’95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他的钟馗画也首次进入了艺术盛会的殿堂,并在大会期间被当地媒体炒得火爆,随后他又受泰国旅游总商会之邀,在曼谷举行了钟馗画展。

不知是“灵判”的灵气点化了陈光林,还是陈光林的执著勾画出了“灵判”,陈光林与钟馗画仿佛成了一个整体。你不管从何而来,只要踏上灵璧这块灵气蒸腾的土地,只要提到钟馗,人们就会想到陈光林。

(《文汇报》1996年3月25日)

我要留言  网管信箱  打印存档  关闭窗口
联系邮箱:cgl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