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林与钟馗画·陈光林艺术馆·陈光林与钟馗画·陈光林艺术馆
 ◇ 陈光林与钟馗画 【字体:   留言·信箱·打印·关闭

陈光林与钟馗画

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冰凌  加入时间:2006-8-2 8:48:02


近年来,安徽灵璧钟馗画十分走俏,不必说本县人争相购买、收藏或赠友,就连那路经此地的外乡人若不带回几张钟馗画,总不免有些憾意;更有不少海外客商,不断来人来函,指名道姓索要钟馗画精品。与此同时,灵璧县钟馗画经常应邀在海内外展出,并屡获大奖,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台、《海峡之声》各类报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传播媒介,纷纷报导或前来采访,一时间,洛阳纸贵,“钟馗热”一浪高过一浪。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已越过神州,直逼海外。“钟馗文化热”的兴起并非偶然,这是其各种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钟馗,何许人也?清初学者金植《不下带编》中撰曰:“钟(馗)乃灵璧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而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唐代开元年间赋举钟馗满腹经纶,武艺高强,应试名列榜首,但考官奸佞,因其相貌丑陋而将其除名。生性刚烈的钟馗一怒之下,触金阶而之,以死抗议考风的腐败。后来,唐明皇在骊山生病,多日不愈。夜间梦见一大鬼追杀并吃掉一小鬼,问曰:“尔何许人也?”奏曰:“乃钟馗,武举不捷,誓与陛下斩除妖孽。”明皇梦醒病愈,速诏画圣吴道子为钟馗画像,御笔题词“疾恶状元,斩邪将军”于画上,挂在卧室以镇妖邪。其后又派官员将道子的画专程送往钟馗故里——灵璧县,供悬于县衙,为官府百姓镇邪纳福。此后,钟馗后裔纷纷仿效道子画法,绘其祖像在民间销售,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了。据《灵璧县志》记载:“邑中画店林立,车水马龙,每岁可售数万纸。”足见当时“钟馗画乡”之盛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自唐以来形成,的钟馗文化现象至清末逐渐萧条直到衰没。为挽救这一民族艺术,科班出身的灵璧籍青年画家陈光林,以其远见卓识和超人的气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自筹资金数万元,于一九九一年元八日创办了“中国灵璧钟馗画苑”。陈光林遍走乡村,数访艺人,搜集资料,揣研古画,踏上通往神秘艺术峰巅的漫漫征途。

传统的“灵璧钟馗画”多以形象丑陋、阴冷威逼、红绿施彩、门神味实足的面貌流行于民间,人们悬挂它的场所也多在门户或卧房内。说白了,百姓悬挂“钟馗画”的目的,是希盼其能驱邪消灾、迎福呈祥,正如贴财神一样,寄托心里良愿,而对这张画本身的艺术价值一无所求,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涂鸦品充斥市场。显然,这样的钟馗画与现代人的开放思维、高品味审美需求是格格不入的。如何能既保留史料所赋予灵璧钟馗画的神奇功利性,又能从美学高度融古纳今,博采众长,揭示钟馗画的艺术真谛,这正是陈光林所孜孜追求的深远目标。弹指数年,卧薪尝胆,陈光林在这历史与现代缝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画家在吸取民间精华的基础上,广研吴道子、陈洪绶、高其佩、任伯年、吴昌硕等历代名家范本,凭借其深厚的美学修养,坚实的技法功底,独特的思维模式,使每幅作品都体现出威武雄强、仁厚可敬的阳刚之美,又充盈着哲学图腾和神秘内涵。近年来,光林先生又在研究天文地理和禅学,他力图把自己从精神感悟中所释放出来的深层灵气一直延伸到作品中,并沿着这个轨迹纵横运作,充分表现出钟馗画文化的民族积淀、神秘氛围和现代气息。

光林的钟馗画作品,得到了从国家领导人到黎民百姓、港台同胞和海外华侨、美术馆和艺术团体等各界收藏者的青睐。人们反映,在他的钟馗画前能产生很多奇异的审美感受,如造型粗犷又儒雅,表情威严又温柔,性格刚暴又慈祥,氛围平普又神秘,正是这种奇、异、多元化的钟馗画,能使为非作歹的暴徒受到威慑而胆怯;能使贪污吏受到震惊而恐惧;能给平民百姓及弱小者以心灵上抚慰和护佑而觉得亲切可爱;能使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的干部心安理得引以为荣而自豪自慰。总之,陈光林笔下的钟馗画,显露出丰富的人情味和鲜明的人民性,被海外华人誉为“当代馗王”。

人们把钟馗当作清谦正义、幸福、安宁的象征,在钟馗身上寄寓着人们善良而美好的心愿。钟馗热从一个侧面显露出一些民心、民意、民情。

我要留言  网管信箱  打印存档  关闭窗口
联系邮箱:cgl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