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陈光林钟馗画·陈光林艺术馆·《名家名作》——陈光林钟馗画·陈光林艺术馆
 ◇ 《名家名作》——陈光林钟馗画 【字体:   留言·信箱·打印·关闭

《名家名作》——陈光林钟馗画   


陈光林:在传统和未来的缝隙中创作
    李永春
 
    如果非要在现今画坛选钟馗画第一人的话,当是非陈光林莫属!
    陈光林以民间传说的原型,创作出全心为黎庶、仗三尺剑、走遍天下、扫鬼魅、镇魔妖、敢叫公侯立正风、定让正气满乾坤的钟馗,这在还有很多贪污腐败、冤假错案屡屡发生的当今社会,着实让人兴奋。陈光林的钟馗画,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疾恶如仇、扶正驱邪、正大光明的美德,又蕴含着镇宅迎福、吉祥如意、平安顺遂的美好愿望。
    陈光林画钟馗,具有别人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他来自于钟馗故乡安徽省灵璧县。据史载,钟馗画以安徽灵璧为发源地,也最为昌盛。清人金植在他的《不下带编》中有文为证:“钟馗乃灵壁人,至今后裔在焉,多以丹砂绘其祖像,货以资食,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也。”清人齐周华也在《名人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进一步阐明:“钟馗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唯灵壁所画,往往不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陈光林画钟馗还因为从小就非常喜爱钟馗这个以正压邪、扬善除恶的精神寄托,人间正义之神。千余年来有“画圣”之誉的唐人吴道子,开钟馗画之先河,被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清代著名画家高其佩承接了他的衣钵,以指画钟馗享有盛名。与钟馗同乡的陈光林,深受这一特殊环境的熏染,自幼就喜爱和崇拜这位疾恶如仇、驱邪镇鬼之神。当他决定以绘画作为自己积极人生的航标之时,正是受到历代大师画钟馗的感召,也敏感于生存社会的需要,更是出于一种本性的驱使,使他毅然地点燃钟馗画正大的灯烛,用以照彻自己,也照彻周围的人群。 
   陈光林从小小的年龄就拿起画笔,一笔一画的临摹起吴道子、高其佩、任伯年等人笔下的钟馗,并且在他10岁的时候就以一副钟馗画升腾于灵璧画坛。要知道,灵璧可是钟馗画之乡。《灵璧县志》曾有记载:“邑中画店林立,车水马龙,每岁可售数万纸。”足见当时“钟馗画乡”之盛况。
年龄稍长,结缘于钟馗的陈光林开始用心琢磨钟馗。他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钟馗的痕迹,哪怕是农户家里悬挂的一幅破烂不堪的钟馗画、老年人口中的一段传奇故事,陈光林都要想法设法弄到手。时间久了,他被别人戏称为“馗痴”,正是他的痴劲,使他获得了一般人所无法体会到的一个血肉饱满的钟馗。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陈光林发现,以前的钟馗画都是青面獠牙的恶鬼形象;版本就是过去十分流行的充斥血腥气的钟馗斩妖图;戏剧中的钟馗手舞破纸扇,两腿一高一低,形象更是前鸡胸后罗锅,真乃奇丑无比。陈光林反复地思索:吴道子的第一张钟馗画造型并不丑,后人缘何越画越丑呢?大都是“以恶治恶”的巫术理念在作祟。
    陈光林既没有拘泥于前辈的技法套路,也不畏惧于世人的眼光,开始他的光林式钟馗画之路。也许路途坎坷,也许会被世人遗弃,但陈光林没有丝毫怯懦,而是毅然决然的拿起画笔,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前进,前进!
陈光林用笔大多是中锋,偶也伴有侧锋、逆锋。他笔无妄下的线条,忽粗忽细、忽枯忽润,行笔忽急忽缓、忽轻忽重,抒写出一个头戴乌纱,身着官袍,豹头虬须,手持利剑,威武潇洒的伟丈夫——钟馗。陈光林的钟馗造型有一百多种,仅是乌纱帽翅就有十多个造型。他的人物画不仅中锋用笔,干脆利落、沉静果断、风骨遒劲,而且笔法多变善变,除了春蚕吐丝的“游丝描”、细匀工整的“铁线描”,还运用了“兰叶描”、“橛子描”,以及实起虚收、顾名思义的“钉头鼠尾描”等等。他赋予线条鲜活的生命,使人物全身增加了动感,让浪漫主义的人物写意画倍增生动。
陈光林利用世上流传着的钟馗治病消灾的传说及其“消灭天下妖魔鬼怪,除恶务尽”的誓言等题材,又辅以自己颇有个性的山水、花木作背景,并赋予时代新意,创作出了互不雷同的钟馗画作品,也因此受到了各界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比如,画钟馗配蝙蝠,叫做“福到眼前”、“福临贵府”;画蜘蛛自上方落下,意为“喜从天降”;画面上出现柿子和“如意”,表示“万事如意”;添“如意”和蝙蝠,叫做“如意来福”;画钟馗怀抱幼童,叫“盼子得子”;画钟馗嫁妹表示“福禧临门”、“好事连连”;钟馗举灯而行,喻“正大光明”、“前程无量”;钟馗手托生死簿,寓意“仗义执法”;钟馗持剑捧笏,意为“驱邪纳祥”“镇宅吉祥”。
    陈光林认为,美术作品的特征就是“美”,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必须遵循“美”的规律。于是,陈光林笔下的钟馗,无论是嫉恶如仇的状元,也无论是斩妖务尽的将军,还是吉祥纳福的天神,都是身材魁梧,威严而儒雅,刚烈并慈祥的形象;都力求将个性刻画得形神兼备,达到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其作品无论是《钟馗颂》、《判官爷》、《正气歌》、《神威图》,还是《馗公醉酒》、《除魔务尽》、《钟馗嫁妹》、《元人笔意》、《夜雨晨风拂面来》等等,画中的钟馗都给人以可亲、可敬、可畏、可信、可爱之美感。
    陈光林的钟馗画文野并重、博采众长。文人画大多缺少民间画的质朴、奇妙,而民间绘画又稀缺文人画的雅逸、内敛。陈光林在创作中则竭力使其二者相互融合,兼取二者的美感。他的《元人笔意钟馗图》足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以及探索力度;特别是长文题跋,或补景、或抒情、或言理、或寄志,不仅升华画意,更因中国画诗书画印的齐备而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多年来,陈光林创作了大量的以钟馗为主体的中国画作品,表现出一种旷达豪放、正气激射的情怀以及对笔墨语言驾轻就熟的运用技巧,内蕴着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他笔下的钟馗浸渍奥妙的写意性语言,笔墨神采飞扬,造型有声有色,威武处,叱咤风雷,魑魅魍魉俯首贴耳;动情时,情丝万缕,抚卷如喁喁私语,亲和温良。这些正气凛然、威风凛凛的钟馗形象,饱蘸了画家爱憎分明的感情,构成了陈光林作品最动人的风景。
    陈光林是源远流长的钟馗画的继承者、传播者、光大者,不仅于画,他还对钟馗艺术的历史文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钟馗画艺术略考》等多篇论著,并组织举办全国性的钟馗画大赛,斥巨资拍摄钟馗电视剧,出版钟馗画集、研究文集,同时成立北京炎黄钟馗画院,应邀到国内外讲学办展。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立于前人之外”的视觉形象,以理论上的精研与深化、倡导者的眼光和思维,接续和弘扬一个久长的民族文化传统,让钟馗艺术在严肃而沉重的历史和自由而开放的时代之间,显示其特殊的艺术魅力。他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固守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不为当代艺术潮流的风云变幻所动,致力于把钟馗画推向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传扬着钟馗艺术的时代意义。因此,陈光林的艺术踪旅,正体现了作为当代画家在文化视角上的独特性,即从传统角度切入这一古老题材,崇尚传统却不失现代感,以传统见长却不乏创造,重传统学养又不失现代人胸襟。
    陈光林擅长传统人物,兼长花鸟、书法,其作品融传统、现代及灵璧民间技法精华于一炉。如他的大写意花鸟画《荷塘清风》《紫气东来》《瑶池佳果》《东篱菊韵》等作品,有的承继吴昌硕“以气胜”的画风,有的延续齐白石“以情胜”之格调,有的吸纳潘天寿“以理胜”之奇绝,都能在平实中见苍厚、松秀中见洒脱,清醇雅正而气韵生动。陈光林的花鸟画已得写意花鸟之三味,恣情纵横,放笔得意,多呈朴茂浑厚之面貌,摆脱了通常花鸟画的媚俗与浅薄,那种恍若天成的大气磅礴、清新自然的格调弥漫于笔墨之间,沁人心脾,醒人耳目。
    陈光林近些年外出办展交流的机会也较多,思考中西艺术文化各自的优势也较多。他认为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就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取向的前提下,站在树立国家形象的高度,把握民族绘画的积极价值和变中有不变的民族绘画资源,寻求有益于同西方对话又不失中国特点的语言方式,使中国画及其内涵的人文精神为更多的西方同行和民众所接受,用比古代更为辉煌的成就走向世界。陈光林试图从传统与现代、传说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缝隙中捕捉自己的创作契机,解决文学作品中“创新”的问题。
    由于陈光林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审美和收藏价值。他的作品连续数次参加全国重大美展和广州、香港、台湾国际艺术博览会。先后在泰国、日本、美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京、沪、广、深、鲁、港、澳、台等地举办联展和拍卖活动,屡创佳绩。作品倍受国内外美术馆、国家领导人、收藏家和黎民百姓所喜爱。1996年6月30日新华社《中国对外新闻》以“陈光林和他的钟馗画”为题向海外专发通稿。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广东卫视、云南卫视、香港华娱、台湾德和、安徽卫视及美国卫视均有长达10分钟的专题报道。《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文化报》、香港《文汇报》、台湾《世界论坛报》、《艺术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数百家新闻媒体传播推荐,其中《美术观察》、《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国改革报》、《世界新闻报》、《收藏》、《中国书画》、《艺术市场》均以整版、专栏、多篇幅大容量深度报道,艺术业绩收入《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安徽美术50年》等数部典籍。
    自2003年9月成功举办“正气歌•陈光林钟馗画展”以来,陈光林的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展览馆、广交会、北京饭店、上海美术馆、上海图书馆、江苏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安徽省博物馆、湖北美术馆、陕西美术馆、香港大会堂、澳门金莲花文艺中心、台北国父纪念馆、韩国现代美术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华盛顿美中文化中心、加州展览中心、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画廊等馆所展出。先后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美协艺术交流访问团出访新加坡、泰国、韩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并多次受邀赴港、澳、台办展、讲学。

我要留言  网管信箱  打印存档  关闭窗口
联系邮箱:cgl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