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香港卫视“香江唱皖”栏目组专访陈光林先生,下面是根据录音整理的访谈。 记者:陈光林先生,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一下是什么样的契机使你从事书画艺术创作? 陈光林: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我是农民的儿子,父亲是赴朝作战一名志愿战士,他和罗盛教是一个团的战友,在战斗中负过伤。母亲是一名军医,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二老双双转业回乡做了农民,虽然生活艰苦,还是支持我学习画画,从小学到中学,我家老屋的墙壁就是我学画、练画的场地。 高中应届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当了一名通讯兵,虽说是通讯兵,但因为我有点绘画基础,所以连里的宣传工作交给我,战友们周末休息,我就出墙报、画幻灯片。那时就觉得自己那点美术基础实在是不够用,便暗自下决心以后要向专业方面发展。直到退伍回乡,干了两年生产队会计,于1981年考上了滁州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才算真正地踏进了美术的大门。 记者:你是在什么时期,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形成个人风格? 陈光林: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自己艺术修养、生活、工作阅历密切相关,就我的钟馗画而言,是在45岁之后形成个人的风格,也就是2004年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跟着著名美术理论家王镛导师和张晓凌院长做学术研究。那一年的收获很大,我从钟馗文化的起源、信仰再到绘画技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并高质量地完成了结业论文“钟馗画艺术略考”,由于对钟馗文化有深度的研究,个人画风也就自然地形成了。就向张晓凌先生评语“光林的钟馗画是基于文人画传统和民俗画传统的基础之上,并且成功 地调和了二者,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王镛导师也评价我的画是“把民俗情趣与文人笔墨融为一体的”,著名美学家郭因先生则认为我的创作灵感“是从传统与现代、传说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接缝处捕捉到的。” 记者:你的作品中有您的个人印记吗? 陈光林:有,就是把民间钟馗画的质朴率真和传统人物画的雅逸内敛相融合形成的,我现在的作品比较注重用线,讲究线条质感,这是中国画生命所在。在墨色表现上,是一加、一减,“加”就是用墨和用笔的变化越丰富越好;“减”是染色、着色,特别人物的面部着色越简单明快越好。构图主要吸收民间夸张、单纯的特点,人物占画面的三分之二的空间,一般不画背景。再就是章法和款识,现在天天都在练字,题款受吴昌硕的影响较大。 记者:你创作一幅作品需要多长时间,请谈谈你印象最深的次创作。 陈光林:创作一幅作品,特别是好的作品,时间一般不太容易量化,最主要是看你当时的状态。印象最深的一次创作,就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拍摄上下两集“钟馗传奇”,导演让我扮演吴道子现场画钟馗,我们都知道吴道子是唐朝一位大画家,有“画圣”之称,他的画以线取胜,人称“吴带当风”。史料记载,第一张钟馗画,就出自吴道子之手。导演为了还原古时氛围,白天不拍晚上拍,电灯不开点蜡烛。我在烛光下画钟馗,记得导演让我穿唐装,但是当时我没有,导演灵机一动说,那就把袖子撸起来。于是,我就撸起袖子,在昏暗的烛光下,画完了那张画。现在回想起来,整个做画过程很奇妙,任凭摄像师的镜头怎样变化,我只注意自己笔下的感觉,一任挥洒,似有神助。 后来记者采访大都问起这张画今在何处,也有几位藏家上门要买这张画,我都没卖。近年般了几次家,我和夫人多次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在找这张画,也没有找到。 再后来,一位研究灵璧钟馗画的长者一语道破了天机,他说,灵璧钟馗画,自唐代以来每年会出一张活钟馗,钟馗从纸上飘然而下来到人间,为善良的百姓驱邪消灾、迎福纳祥。你的这张有可能是下纸了、活了。这当然是美丽的传说。 但是,那张让我终生难忘在烛光下创作的钟馗画,至今不见踪影却是事实! 记者:您的早期作品和现在作品有什么变化? 陈光林:有变化,主要在笔墨语言方面有些变化,构图和造型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钟馗人物的造型,在民间几千年来,他有约定俗成的形象,你要是追求太多的变化,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老百姓就不认识钟馗了,这就脱离了群众,也违背传统题材的创作规律。 记者:请介绍您的钟馗画艺术表现方法。 陈光林:通过深入研究,我对钟馗的人格禅释是八个字“威武之君,正义之师”。我主张要画美钟馗!因为从唐代的吴道子,清代的任伯年,到近代徐悲鸿笔下的钟馗画都很美,现在有的人,故意丑化钟馗,满眼俗笔,满纸恶墨,把钟馗画的奇丑无比,神妖不分,这是对钟馗品格的亵渎。当今时代,调侃崇高、调侃英雄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调侃正义,亵渎正气也是不能容忍的,纵使你有一百个丑化钟馗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画家,就是要坚守底线,钟馗在百姓的心目中就是正义正气的化身,表现钟馗正气凛然、善良崇高的精神风貌,这就是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钟馗其实并不丑”,这篇多年前“新安晚报”记者采访的文章,现在还挂在网上,大家可以看一看。 记者:您为了推动灵璧钟馗画的宣传,做了哪些努力? 陈光林:首先是参与向文化部申报灵璧县为“钟馗画之乡”,这个工作前后两年时间,我当时还在灵璧文联工作,县领导指示由县文化局、文联共同做这项工作。2002年提交申报材料,他们来灵璧考察,2003年在福州授牌,历时2年。 再就是到全国各地参加博览会和各种展览,接受主流媒体采访,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对外新闻、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广州卫视、东方卫视等在这些主流媒体上发声,并到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参加联展,宣传访问等。 记者:您认为当代中国画时代脉博是怎样的,应当如何把握。 陈光林:当代中国画家应该把握时代脉博,在创造性的继承传统,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关注和研究现实;即可以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题材,也可以用现代技法表现传统题材,不论如何表现,当代画家要一定坚守底线,那就是我们优秀传统不能丢,丢了传统,就什么都不是。还要坚守社会责任,就是社会担当,不论你画什么题材,都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正能量。 记者:您对当代青年画家有什么想说的么? 陈光林:青年画家,还是要多读书、多练基本功,书可以提升智慧、提升你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基本功可以涵养笔墨,笔墨技法非一日之功,要长期扎实的苦练,才能通晓其妙、为我所用。青年画家有文化、有专业、有担当,才能多出精品,不负韶华。
|